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钢面条”跳舞,机器人当“医生”,武汉建造

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6 2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极端新闻记者路蕊、李晓琴、李贤才 通讯员陈家伦、邹世辉、傅立、刘新红 实习生朱春婷、迟可一、陈怡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了第22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其中多位上

极端新闻记者路蕊、李晓琴、李贤才

通讯员陈家伦、邹世辉、傅立、刘新红

实习生朱春婷、迟可一、陈怡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了第22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其中多位上榜汉建企业和科技企业。研究机构。

建筑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之一。知名建筑企业云集,在桥梁、高铁、冶金等领域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根据湖北省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湖北建设”力争保持全国前三。

这背后的自信来自湖北建筑企业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在创新机制、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研发、BIM 应用、建筑机器人和装配式建筑。结果。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河内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解码建筑行业的优秀“中国专利”。

中交武钢研究所

320米“钢面”玩空中扭动

10月2017年12月22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钢拱桥沪通长江大桥天升港特航道桥主拱封闭。远远望去,大桥的主拱形如一道青钢彩虹,横卧长江之上。 2800吨、320米长的钢拱是如何安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中交武钢研究院技术团队拥有的一项优秀的中国专利——“一种大跨度多桁架拱肋竖向旋转方法”。

“这个钢拱封口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也很难。”日前,中交武钢学院装备分院党支部书记、经理郭强接受了介绍。该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钢拱桥,采用“先梁、后拱、主梁悬臂拼装、拱肋旋转”的施工方案。主拱一侧重约1400吨,两侧总重约2800吨。桥面安装支架,分段组装。装配长度为320米。组装完成后,进行垂直吊装和旋转施工。表面组装的两侧钢拱同时挂起,完美对接,在空中闭合。”

看似简单的龙门吊合,实际上面临诸多困难:合闸施工是在桥面进行,不能使用大型吊装设备;拱门主拱肋为柔性结构,易受强风、温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形时,6根拱肋就像6根长“面条”,但同时在空中连在一起,很有必要不断调整牵引力,准确分析过程中的受力形式,在起升旋转过程中要保证多个吊点受力均匀,在120米高空实现准确对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旋转控制系统。

经过中交武钢研究所20余人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有效克服了旋转过程中跨度大、刚度小、变形大、同步要求高、对多肋柔性拱门的紧密调整的敏感性。难以实现世界最大的三跨柔性拱转体施工,填补了超大跨度多肋柔性拱垂直转体技术研究的空白,在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和世界。

“专利也是生产力!”郭强表示,专利申请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对团队创新研发的肯定和鼓励,对企业而言,更是一场核心竞争。 “比如,一些工程项目招投标需要使用某种施工方法。如果你拥有专利,那么你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了独特的领先优势。”

桥梁局桥梁科学研究院

“蜘蛛侠”对桥缆进行体检

一桥南北飞,护城河变通途。各种桥梁在为人们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

其中,桥梁电缆病害是桥梁安全问题发生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城市桥梁检测评价技术规范》管理规定,新桥建成满一年后,保证在运营10年内至少3年内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运行10年以上,每年都需要进行全面检查。电缆表面的常规检查需要半年时间,电缆内部的常规检查需要每年一次。

在中铁桥梁局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10年迭代升级的“探索者V”配备了“桥梁电缆检测系统”,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数码相机可实现电缆外观图像的自动采集、拼接、损伤提取和分析。采用正交脉冲电磁探伤技术,可无损检测缆索内部断丝、锈蚀,实现桥梁缆索的智能爬升和健康诊断。

“过去,电缆停留时间,不安全,更不准确。 ”中铁桥梁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王翔介绍,搭载“桥梁电缆检测系统”的“探索者五号”解决了该问题的一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大跨度电缆系统桥梁检测监测领域,如今一条300多米长的电缆可以在20分钟左右安全准确地进行测试。

据了解,该专利“桥梁电缆检测系统”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浙江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百多座重大桥梁工程为这些桥梁的健康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hyjglgbxyxb.cn/zonghexinwen/2021/0716/1729.html

上一篇:武汉税企“面对面”办实事谋发展
下一篇:武汉税企“面对面” 办实事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