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数据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特征研究以(3)

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2 09: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产业园发展效果分类评价 2.2.1 产业园分类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20-23],并结合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本文引入集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两个指标

2.2 产业园发展效果分类评价

2.2.1 产业园分类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20-23],并结合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本文引入集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两个指标,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其中,集聚规模反映的是产业园各类经济活动的总体聚集水平。根据聚集经济相关理论[20],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各类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和市场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共享各类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集聚规模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园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获得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部主体主要是各类中小型企业,因此本文采用园区内的全部POI的数量作为测度产业园集聚规模的指标。园区内POI数量越多,表明该产业园集聚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水平越高。

专业化程度反映的是产业园内部经济活动的专业化水平。根据经济专业化相关研究[21-22],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区域形成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而言,园区内文化创意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意的产生和技术的突破。同时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提高协助效率,推动园区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23]。因此,可以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文化创意类经济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园区发展效果越好。本文利用区位熵对产业园的文化创意类活动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LQ<1,表明该产业园的文化创意类活动专业化程度低于所有园区的平均水平,尚不具备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化发展的优势;LQ>1时,表明该产业园的专业化程度超过所有园区的平均水平,已经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LQ越大,表明该产业园的文化创意类活动专业化水平越高,竞争力越强。

综合集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两个指标,本文对不同产业园进行分类,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产业园的集聚规模进行分类,剔除昙华林和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奇异点,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所有25个园区分为集聚规模较大和集聚较小的两类。然后,对产业园的专业化程度进行分类,剔除掉403国际艺术中心一个奇异点,同样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产业园分为专业化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两类。最后,对单项指标的分类结果进行两两组合,将产业园细分为高集聚、高专业化水平(Ⅰ),高集聚、低专业化水平(Ⅱ),低集聚、高专业化水平(Ⅲ),低集聚、低专业化水平(Ⅳ)四类,并将奇异点进行归并。图2展示了25个园区在各个类别的分布状况。

图2 基于集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的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分类结果图

2.2.2 不同类型产业园发展特征分析与效果评价

统计汇总4类产业园的POI数量及文化创意类活动区位熵均值(见表4)。

表4 武汉市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基本信息表类型 产业园 Ⅰ类POI数量均值区位熵均值227.00 1.76Ⅱ类444.87 0.87Ⅲ类31.25 1.94Ⅳ类武汉出版文化产业园、武汉创意天地、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汉阳造、楚天181、南湖科技创意产业园昙华林、江城壹号、5.5 创意产业园、武汉客厅、高龙城、岱家山文化科技城、红T时尚创意街403 国际艺术中心、外滩里设计中心、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华中智谷花园道艺术区、湖北新华印刷产业园、杨园科技园、东创研发设计园、武汉软件新城、华中师大科技园、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星汇49.38 0.93

Ⅰ类产业园共有6个,各园区POI平均数量为227个,高于Ⅲ类和Ⅳ类产业园,文化创意类活动区位熵均值为1.76,高于Ⅱ类和Ⅳ类产业园。该类产业园一方面集聚了大量的经济活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聚集规模,另一方面园区产业构成以文化创意类活动为核心,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形成了高集聚、专业化的特点,发展效果在4类园区中最为理想。Ⅰ类产业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园区是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在“汉阳兵工厂”旧址上建设,已建成面积超过66 666 km2,形成了以广告设计、影视传媒、创客空间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园区内集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超过100家,其中4家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文化创意相关从业人员超过4 000人,年产值超过20亿元,成为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

Ⅱ类产业园共有7个,各园区平均POI数量超过400个,远高于其他类型产业园,而文化创意类活动的区位熵均值则仅为0.87,低于其他类型产业园。此类产业园的特点是园区内产业构成较为复杂,除了文化创意类活动外,还存在大量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居民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在园区内的占比较低,园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弱,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并不完全相符。但是由于园区总体规模较大,同时形成了“文化+消费”的发展模式,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到访,因此园区总体发展经营效果也较好。Ⅱ类园区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常见的发展模式[24],在本研究案例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昙华林艺术区。该园区以仁济医院、文华书院、昙华林32号等50多处百年历史老建筑为依托,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和艺术体验为核心的消费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武汉市人气最高的文化类旅游目的地之一。园区内文化创意类POI有400多个,但是多为纪念品零售店、创意体验馆、摄影彩印店等面向游客和消费者的文化展示和消费场所,园区的创意创作功能较为薄弱,缺乏明显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hyjglgbxyxb.cn/qikandaodu/2021/0302/736.html

上一篇:这个寒假我在武汉
下一篇:武汉地区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