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菜时放入几滴秋苏籽油,或者将其和酸奶搅拌食用,补充充足的α-亚麻酸,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转移。
3:多晒太阳光《类固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杂志》的研究上表明:
在发生胰腺癌比较少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光照比较多,而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晒太阳,可以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合成。
因此,在预防胰腺癌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研究人员证实,对体内缺乏维生素D的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而言,适量晒太阳,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
所以,生活中,适当的晒晒太阳,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按照下面表格,晒太阳,更健康:
在说古代皇帝“赏金千两”是不是真的给之前,先说一个数据。
我国目前的黄金储备大致在1948吨左右,这里暂且将其当成正数2000吨,2000吨也就等同于两百万千克,等于四千万两。
那么有了这组数据,我们再往下说。
首先我国现代的黄金开采力度以及储备毋庸置疑是历来最高。那么要是按照“赏金千两”的标准来算的话,一个比我国现代财政弱的朝代(理论上每一个封建朝代都会比现代弱),要是皇帝每次封尚都按“赏金千两”的规格来进行,那么,数百年的王朝岁月中,皇帝把全国的黄金都搭上去,这样的赏赐都不会超过一万次。
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这些皇帝还不如当个昏君出去吃喝玩乐,因为赏赐起来反而更伤钱财。可事实却是,每一个古代王朝都是长治久安,并没有真的给这个“赏赐千两、万两”弄穷,那么这就意味着,古代皇帝们的赏赐黄金,是有水分的。
其实也不能说古代皇帝开空头支票,或者说根本没给那么多,就是说说场面话而已。
因为第一,古代的“一两”和现在的50克是不一样的,在衡量重量的标准上,古今差别也很大。例如在唐代,如果皇帝真的给够一千两足金,那么也只是80斤黄金左右,因为唐代的一两仅约40克,并没有50克。
第二,古代的“赏金”其实不仅仅是指“金”这一种“金属”,有可能这些金子本身的纯度就不够,还有些情况差一点的,此金非彼金,更有可能是青铜。例如当年站在秦始皇阿房宫前的“十二大金人”,就全部都是用铜来打造的。
目前对于古代黄金储备最早有所记载的朝代是汉代,汉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开始一改秦代高度依赖青铜作为货币的常态,黄金被大量开掘,作为高级的通货、首饰品材料,以及皇宫的装饰材料。
例如汉武帝时期,朝中“酎金”风潮十分流行,酎金作为当时皇帝最主要的黄金来源手段,据《史记》的记载,汉武帝时期的黄金储备量就在200吨左右。
而这200吨说的全是是真黄金。
不过有着200吨黄金,也不意味着皇帝就真的舍得贴天下储备上千年的黄金随意赏赐。首先,汉代皇帝“赏金”也有两个大前提:
一:“千金、万金”不意味着基本单位是两,有可能是等同价值的货币。
二:汉代的“斤”仅等于如今的250克左右,整整缩水了一半。
在卫青与霍去病击败匈奴后,汉武帝大肆封赏他俩以及他们的部众,据《汉书》记载:
“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
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是当时的主要将领,光是他们,就能获得“五十万金”,若是以两来算,就200吨左右的黄金,即便是按汉朝的“斤制”来算,估计也禁不住几次封赏就能把皇帝搞得穷穷的。
其实这里的“五十万金”,说的只是相等价值的“货币”或者珠宝,再翻译翻译汉武帝的意思,那其实就是:
“赏赐价值五十万钱的珠宝或者财富”
那么在汉代,一万钱到底等于多少黄金呢?
“较秦半两钱重十二铢者,四钱当秦一钱而已。”
同样是《汉书》上的内容,汉代的“钱币”和秦代又有所不同,而通过当时的物价换算,汉代的一万钱币才等同于一斤黄金,而且要注意哦,这里的一斤,是250克左右,也就是的“半斤”。
所以按照汉武帝的“赏赐五十万金”,其实就是等于赏赐五十斤黄金,放到现代也就是二十五斤黄金左右。数量虽然不小,但是也不算多么庞大,最起码的是汉王朝肯定负担得起。除此之外,《汉书》其实还记载了当时的“金”的概念:
“凡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谓钱也”
其实汉代人对于黄金的表述早就分得很清楚。只有称之为“黄金”的时候,那么这个金才是真的黄金,不然的话就只是“钱币”而已,这个“金”到底值不值钱,重点就在于这个“黄不黄”的问题上。
文章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hyjglgbxyxb.cn/zonghexinwen/2022/1207/1988.html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